国足在与中国香港的东亚杯比赛中以微弱的1比0胜出,结束了本次的比赛旅程。在这场比赛中,归化球员塞尔吉尼奥虽为首发出场,但他的表现几乎可以说是毫无建树,可以用碌碌无为来形容。相比之下,王钰栋和张玉宁的表现为其带来了更强的外援气息。
塞尔吉尼奥的表现可以视作中国足球非血缘归化现象的一个缩影。过去的恒大主导的归化项目中,非血缘归化球员在球场上的表现并不突出,除了洛国富曾有过短暂的闪光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显得碌碌无为。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同样是引入外援辅助国内球员,为何当年恒大能横扫亚洲俱乐部,而到了国家队层面却频频遭遇挑战?
这个问题部分源于对手实力的差异。毕竟亚洲最优秀的球员多在欧洲联赛踢球,而恒大在亚冠时期所击败的对手中,并未拥有亚洲顶尖的球员。此外,当时的沙特联赛并未像现在这样投入巨资引进众多巨星,而恒大的投入在当时是亚洲最高的。然而在国家队的层面上,我们常常面对的是欧洲效力的亚洲顶尖球员,比赛的难度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这种强烈的反差更多源自于中国足球自身的问题。例如,当年刚来中国的艾克森,曾是一位速度与对抗力兼备的全能中锋,但在中国呆了七年之后,他的体型发生了明显变化,从精壮的小熊变成了较为肥胖的形象。同样的,洛国富等归化球员也面临着体重控制的问题,甚至有球员在归化后体重增加了20斤。
体型的巨大变化不仅仅发生在个别归化球员身上,高拉特、费南多等球员在中国的时间越长,体型也越发走样。即便没有被归化的穆里奇,在中国踢了多年后也明显发福。在非血缘归化的球员中,只有少数几位如阿兰和塞尔吉尼奥在体型上保持得相对较好。然而,当这些归化球员的体型严重走样、竞技状态大幅下滑时,他们的表现自然难以达到预期。
除了归化球员的问题外,中国本土球员的水平也在逐渐下滑。曾经恒大两夺亚冠时集结的85至88年龄段的国内精英球员,在国少、国青层面一直是亚洲同年龄段前三的水平。然而,尽管这些球员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出色,但到了国家队层面却未能完全兑现其潜力。从85国青开始,我们的各级国字号已经长达20年无缘世少赛、世青赛。近20年来,我们的国少、国青、国奥队经常在亚少赛、亚青赛、U23亚洲杯正赛中遭遇三连败,这无疑暴露了我们在培养年轻球员方面的不足。
历史原因使得我们无法像西亚及东南亚某些国家那样引进大批欧洲主流联赛效力的血缘归化球员作为即战力。因此,国少、国青的成绩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国家队的战绩。当这些从小到大在亚洲赛场一直输的球员开始在国家队挑大梁时,国家队的表现自然难以乐观。我们不能指望这些从小输到大的球员在国家队层面突然脱胎换骨。因此,中国足球需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全面提升本土球员的实力和水平。
